十一岁孩子偷家里的钱是什么心理?孩子偷窃的五个原因。
孩子在家里偷钱的心理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
(1)占有欲。有的孩子对某种事物有很强的占有欲,但不能用合法的方法来满足。
例如,当你发现一个人拥有一个让人眼红的新玩具或者别的东西,而你却不愿意要,而父母又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用这个让你无法接受的方法来获得你的精神上的满足。
有些孩子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好东西,会让自己的自尊心受损,然后趁家长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据为己有,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交换情感或关注。有些孩子因为平时缺少关心和情感,就会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例如,许多家庭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相当好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偷窃行为,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普遍对孩子感情投入过少,或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父母之间感情危机,结果促使孩子有意无意地通过偷窃行为来获取父母的感情关注。
另外,有些孩子当不能从正常途径满足其自尊心时,便选择了“偷窃”行为来达到暂时满足自尊心的目的。这些孩子常常把偷窃看作是“英雄”行为或“勇敢,,的表现,把拿了别人的东西而没有被发现视为“有本事”。因此,这种孩子常将偷来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以换取当“头头”的机会,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友好与“尊重”。
(3)发泄内心不满。有些孩子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遭遇内心挫折时,常常会用偷窃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或用偷窃来表示反抗。
比如,在孩子园,有些教师倾向于偏袒某些孩子,允许他们玩这玩那个,并参与各种活动或奖励;有些则比较冷淡,不能玩耍,也不能得到奖励;有时,两个小孩为了一个玩具大打出手,教师偏袒地将它送给自己喜爱的学生,而责备其他学生,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会感到不公正,于是就会反抗,将玩具带回家中。
(4)不适当的成人教育。父母的教育也是造成孩子盗窃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要大惊小怪,等他们长大了就好了。还有一些家长经常把钱胡乱扔在家里,在孩子没有经过家长允许的情况下,就把钱买了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然后不跟家长说。
父母发现自己的钱不够,不会追究,认为这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不是盗窃,而是随意拿走。
(5)对孩子的教育太严格。一些父母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偷窃的时候,会勃然大怒,责骂、羞辱、体罚。过分严厉的态度和回应,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负担,让他们的自尊心遭受极大的打击,从而产生怨恨、自卑甚至是反抗,甚至是想要通过盗窃来宣泄心中的怨气。
总的来说,成年人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会使盗窃行为更为严重。
免费咨询热线:400-070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