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学校告诉我们,概念思想主导道德教育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三个缺陷”。
一是抽象
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关心新鲜生命的存在、“脉搏”和“温度”的存在,将成为抽象的思想和知识,以及僵化而封闭的符号和规范。
二是隔离
把概念系统与生活隔离开来,受教育者每天身处生活世界中,却在教育者的支配下去记诵既定的道德规范条文,遗忘了对生活情境的生动体验。
三是凝固性
视受教育者为一种本质既定的、独立的、普遍的抽象存在,是一成不变的人,无视或否定学生在自身人性发展中的自主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这三大缺陷的背后,还蕴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价值一元论的思考框架
概念思维本身隐含着对价值一元论的痴迷,坚信在多元价值观中必然有且仅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核心价值观,所有其它价值观都必然在其主导下存在。受这样的观念的误导,会导致一些道德教育者形成不切实际的抱负,企图运用一种固定不变的单一价值观来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以解决所有的道德困境。
道德教育知识化的倾向
即把道德教育理解为一门知识,认为掌握了这门知识就会形成美德,它把活生生的教育对象视为一种可以用理性、概念来予以静观的对象。这就造成道德教育的知识与实践、认知与情感、内容与形式的分离,割裂了道德教育与人的道德行为的融合性,割断了道德教育与其生长根基的骨肉联系,割开了生活与教育的一体性,最终使道德教育走向抽象化与虚假化。
道德权威主义的色彩
概念思维主导下的道德教育往往认为每个社会都应有一套合理化的价值系统,而这套系统不需要反思,只需要教育者涂上道德权威主义的色彩,扮演道德权威的形象,明确哪些价值是合理合法的就行了。但如果取消个人价值选择的权利,既不可能达到价值统一的结果,反而会导致强烈的价值反叛现象,道德教育很可能成为否定自身的异己力量。
概念思维的缺陷决定了它难以解放道德教育、引领与提升人的德性,使人彰显道德活力,相反它只能束缚、限制甚至压抑人的德性生成。因此,我们要批判道德教育的概念思维,不能让概念思维成为道德教育潜在的知识观和认识论信条。
道德教育是务实的,是一种充满信念、情感、理解、智慧和力量的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应该被实践思维超越。
免费咨询热线:400-0700-590